东辽县泉太镇:秋蚕“搬家”牧蚕忙
8月10日一早,东辽县泉太镇老营村的蚕农们便忙活起来。提起竹筐,拿起剪刀,戴好护具朝着牧蚕的蒿柳地走去,准备为秋蚕搬家。
“现在的蚕已经三眠了,树枝上的叶子吃光了就要移到柞树上,让它们继续长大。”作为十里八乡有名的蚕倌儿,佘跃斌带着家人和工人们开始铰蚕。
今年7月中旬育种秋蚕,佘跃斌在东辽河岸边的100亩蒿柳地中放养了13斤秋蚕籽。幼蚕从树尖开始啃食着树叶,工人们也都是有经验的蚕农,他们将光秃秃的树枝剪断,幼蚕连同枝条一同放入竹筐里,再运到山坡上的柞树林中继续牧蚕。
泉太镇共有3800多亩的柞树林,主要分布于老营村和大顶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让这座小镇的柞蚕养殖业得到快速发展。佘跃斌传承创新了家里的牧蚕技术,如今成为了村里的致富领路人。他成立的东辽县育财蚕业服务社已经带动100余人就业,为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辐射黑吉辽蚕农200多户。
作为县里的特色产业,泉太镇帮助老营村争取省财政资金50万元,把原东辽县蚕种场维修改造,然后发包给育财蚕业服务社,解决了合作社发展空间限制的瓶颈。育财蚕业服务社也不断加强与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提高柞蚕产业的科技含量。
“去年,我们服务社制种86万茧,出蚕籽1500斤,今年进一步扩大了生产,春季制种40万茧,出卵700斤,实现产值70万元。”佘跃斌告诉记者。走进今年建成的柞蚕文化展览馆,这里不仅介绍了柞蚕繁育、养殖的历史,也有各类的蚕蛾制品。
佘跃斌介绍说,服务社利用冬闲时节回收茧,用于生产加温茧(黄蛹)、自割茧、蚕蛾及雄蚕蛾酒等,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产品远销广州、厦门、上海等地。
目前,全镇有80余户蚕农,放春蚕籽240多斤 ,产值达30多万元;放养秋蚕52把(208斤蚕籽),可产秋蚕25万斤,产值625万余元。
原文链接:http://agri.jl.gov.cn/xwfb/sxyw/202208/t20220811_853829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02-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
2025-02-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
2025-02-06徐蒜6号
2025-02-06洪泽湖:渔警民联合护...
2025-02-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
2025-02-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
2025-02-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
2025-02-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
2025-02-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
热门资讯
20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
20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
20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
20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
20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
20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
20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
20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
20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
2020-11-19猪价继续反弹,仔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