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胶囊作“外衣”农药施用高效又安全
近日,记者从扬州大学获悉,该校植物保护学院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团队,分别以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载体,成功制备出甲维盐纳米胶囊和咪鲜胺纳米胶囊,并将农药装进“安全胶囊”。这既提高了药物在作物叶片上的粘附能力,也保障了农药应用性能和使用安全。
多年来时有发生的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水体和土壤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多是传统农药加工剂型不能保证有效成分精准到达作用靶标,而过量使用农药所导致。因此亟待寻找新的替代剂型,保证农药安全使用与病虫有效防治。
“影响农药纳米胶囊中有效成分控释性能的关键因素是载体材料的选择和制备。我们经过大量研究,将目光锁定在聚多巴胺和介孔二氧化硅上,这两种纳米载体不仅可满足有效负载农药的基本要求,而且还各具特色。”该团队成员史力尹说。
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相关专家介绍,聚多巴胺可以直接作为纳米胶囊的壁材,在保护有效成分、提高附着力的同时还可以节约成本、简化制备过程,而介孔二氧化硅拥有结构多样化、比表面积大、表面可修饰、孔隙率高和孔径尺寸可调节等特点,能够将农药分子包裹于孔隙并实现控制释放。
该团队从农药的应用性能和安全性考虑,以甲维盐和咪鲜胺为模型药物,以聚多巴胺和介孔硅为胶囊壁材,分别采用乳化界面聚合法与硬模板法制备两种纳米胶囊。
“将农药装进‘安全胶囊’,既克服了传统剂型缓控释性能差、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水体和土壤、对哺乳动物急性毒性高等缺点,又避免了现有纳米载体材料制备中工艺复杂、周期长、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低,以及存在一定环境风险等问题。”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冯建国说。
经研究对比测试显示,甲维盐纳米胶囊在施药15天后的杀虫活性仍显著高于传统剂型。室内模拟雨水冲刷实验表明,冲刷10次后纳米胶囊在叶片的沉积量仍为传统剂型的10倍左右,具有更强的粘附性,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nynct.fujian.gov.cn/xxgk/gzdt/xxkd/202303/t20230306_61261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02-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
2025-02-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
2025-02-06徐蒜6号
2025-02-06洪泽湖:渔警民联合护...
2025-02-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
2025-02-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
2025-02-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
2025-02-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
2025-02-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
热门资讯
20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
20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
20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
20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
20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
20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
20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
20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
20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
2020-11-19猪价继续反弹,仔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