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黑木耳长成乡村富民大产业 宾县三宝乡依托龙头合作社带动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社员对黑木耳进行自然晾晒。
记者 郝欣
8月,走进宾县三宝乡大泉子村的泉林食用菌种植基地,扑面而来的是丰收的喜悦气息。一栋栋大棚里,菌包上密密麻麻长满了黑木耳,像一朵朵绽放的“黑牡丹”。
社员李娟说:“今年,我在合作社承包了3栋大棚,挂了6万袋菌包,这几天可把我忙坏了,每栋大棚雇了10多个人,加班加点采摘,粗算收入能达到5万多元。”
在宾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依托龙头合作社带动,黑木耳已然发展成三宝乡的支柱产业、希望产业和富民产业。
北耳南销 绿水青山绽放致富花
“啥时候发货,客户急等着要……”每到这个季节,宾县泉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理事长严久权总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他不仅要组织社员采摘、晾晒黑木耳,还要抓紧时间给南方客户发货。
合作社的木耳为啥能受南方消费者青睐?严久权总结道:“主要是咱的木耳质量好,好质量打哪儿来?就靠这片绿水青山。”
严久权带记者在种植基地转了一圈,几十栋木耳大棚就建在山脚下,基地内还有山泉水流过,环境怡人。
“我们的黑木耳呼吸着深山里的新鲜空气、喝着清澈的山泉水长大,每一片都是人工采摘、自然晾晒。”严久权说,这些木耳凝结着乡亲们的心血,也为乡亲们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告别作坊 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
前些年,木耳品种杂,质量参差不齐,土法制菌成活率低……为了让乡亲们真受益、长受益,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合作社把发展目光盯在了“标准化”上。
在合作社的菌包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社员们正在调试设备,为后续的菌包生产做准备。立足优势产业,合作社改变了以往菌农“小作坊”生产模式。2017年,合作社多方筹措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建起标准化食用菌菌包加工厂。去年,合作社继续扩大产能、提高质量,建成日产6万袋菌包的自动化生产线2条,还建设了高压消毒室2间、室内菌包培养车间20间,实现了从培育、种植、分选、包装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管控,进一步实现了木耳的质量、档次升级。由于菌包是自产自用,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一袋菌包净利润超1元的目标。
同时,合作社还改变过去菌农分散摆放、粗放摆栽的种植方式,建设了标准化摆栽基地和160余栋挂袋大棚。通过能人带农户、老户带新户,将菌农吸纳入社,实行“统一菌包、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的生产模式,既解决了乡亲们种不好的问题,又提高了合作社抗风险能力。
精深加工 打造全产业链产品
聚在合作社里,富在产业链上。去年,泉林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有一件大喜事,那就是合作社自己的黑木耳品牌——“山泉林”牌黑木耳通过了绿色食品标志认证。
“今年,合作社的优质富硒黑木耳已经打出自己的品牌,通过我们的渠道销售到南方市场,最高可以卖到每斤近百元……”严久权说,未来在做足线上文章、广开产品销路的同时,合作社还计划引进黑木耳产品深加工生产线,打造全产业链产品。
“经过精深加工,可以进一步延伸生产链条,把我们的优质黑木耳卖出更高价。”严久权说,未来,乡亲们还要把食用菌这项产业做大做强,奔着更好的日子使劲儿。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nykj/zftd/202108/t20210813_821066.htm
最新加入
2025-02-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
2025-02-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
2025-02-06徐蒜6号
2025-02-06洪泽湖:渔警民联合护...
2025-02-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
2025-02-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
2025-02-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
2025-02-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
2025-02-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
热门资讯
20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
20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
20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
20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
20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
20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
20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
20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
20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
2020-11-19猪价继续反弹,仔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