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报道:大冶市多措并举抓牢粮食生产
大冶市城区俯瞰图。
大冶市金湖常思家庭农场开展机耕作业。
大冶市罗桥和众农机合作社开展高效植保服务。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近年来,大冶市严格落实粮食党政同责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着力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培育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农民种粮效益稳步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市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58万亩、产量25万吨,2021年种植业产值达37.3亿元,增幅10.1%。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促进适度规模化经营
大冶市从2011年实施国土整治、农田综合开发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等项目以来,累计投入资金9.38亿元,通过编制规划、前期设计、申报审批、计划管理、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监督评价等“七步工作法”,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流程,优先安排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2.8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60.6%,占基本农田的75.2%。通过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优化耕种条件,小田并大田,实现了路田相连利于耕作,大幅提高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大冶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吴国强介绍,大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5个,涉及11个乡镇(办)。在资金投入上,加大高标准农田资金保障力度,仅2019年至2021年市政府本级配套资金就达8600万元,确保亩均投资达2000元以上。同时,积极引导当地政府和经营主体配套相关资金项目,在2020年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时,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和新型经营主体增加投入达1566万元,亩均增加投资779元。
田成方、地平整、路相通、林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通过集中连片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有力促进了农村土地向种粮主体流转集中,减少抛荒,增加耕种面积,提升土地流转率和价格,村集体经济从中获益,农民实现增收。
“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减少抛荒面积3000多亩,增加土地流转面积6820亩,流转价格也从过去的150元/亩,增加到260元/亩。”殷祖镇副镇长罗振龙介绍,2019年和2020年在殷祖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84万亩,通过项目建设完善后,土地流转率增加了24%,为群众增加耕地流转收入78万多元,增加种植纯收入150多万元。
“增加了耕地流转率,减少了抛荒。”同样受益的还有还地桥镇,该镇镇长朱勇强说,2021年还地桥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土地流转金每亩增加50元,每年可为当地群众增加流转收入30多万元。
据介绍,目前大冶市土地流转率已达70%,位居全省县市前列。全市现有种粮大户590户,种植面积从100亩到4000多亩不等,其中千亩以上种植户达18户。农田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致富田”,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
社会化服务促动
提高种粮效益
大冶市抢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机遇,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以培育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种植和专业统防统治,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既减少了生产成本,还提高了生产效益。
近3年来,该市累计投入扶持资金2186万元,全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达到46家,农机大户777户,农机具保有量10万台套,总动力达58万千瓦,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79%以上,2021年获评“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拖拉机旋耕,无人机植保,收割机收割。目前,大冶市粮食生产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带领,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向全程全面发展。
以鑫奔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该社现有拖拉台、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油菜直播机等各类农业机械228余台套,在满足4500多亩耕种需求的基础上,还为大冶市其他乡镇和相邻的咸宁、鄂州、江夏等部分乡镇提供农机服务。2021年,鑫奔农技合作社的农机作业面积达6.2万余亩,其中机整2.3万亩,机播插0.5万亩,植保2.2万亩,机收1.2万多亩,服务农户3000多户,经济收入达357万元,社员人均纯收入达4万余元。
鑫奔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于2014年被湖北省农机局评为“全省农机合作社示范社”荣誉称号。合作社理事长彭易权,2014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明星科技示范户”,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
在彭易权的计划中,2022年他还想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进一步开展农业种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准备再平整7亩土地,建设库房,增加粮食烘干设备,进一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他说,“农业发展大有奔头,要充分利用农技增产增收。”
针对农户防治效率低、成本高、用工多、环境影响大等问题,该市坚持“防治一体、生态保护”的原则,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方式,依托防治服务组织的精良装备,成熟的技术,按照统一组织发动、统一技术方案、统一药剂供应、统一施药时间、统一防控行动的“五统一”病虫害统防统治模式,大力推进“植保无人机”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不断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治效果。目前,全市防治服务组织31家,植保无人机182台,水稻、油菜病虫害飞防作业积38.3万亩,节约人工0.2个/亩,农民节约农药10克/亩,节约施药成本30元/亩。
大冶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军霞介绍,为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有效途径,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发展绿色农业,大冶市从2021年开始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年粪肥还田量达12万吨,还田面积10万亩。通过粪肥还田利用,养殖户节省粪污处理成本5元/吨,种植户可以减少化肥投入115元/亩,作物增产增收50元/亩,可节本增收1650万元,既减少了畜禽养殖企业污染治理成本,还减少了种植主体肥料投入成本,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龙头企业带动
促进农民增收
种得出好粮,卖得出好价,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大冶市围绕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和种粮主体组成利益联结体,构建产加销一体的粮食产业链,极大鼓舞了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的积极性。
目前,大冶市拥有粮食加工企业10家,年消纳稻谷等农产品9万吨,为农民创收2.3亿元。2021年大冶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484元,位居全省县(市)第4位,同比增长13.6%。
超丰米业,是大冶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位于大冶市金牛镇,核心种植产区位于鄂王城生态保护区内,是一家集稻谷种植、收购、烘干、存储、大米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目前公司拥有国家标准化粮仓2栋,钢板通风储粮仓36个,总仓容2万吨。公司现在稻谷烘干流水线2条,日烘干稻谷360吨,精米生产线一条,日产大米300吨,年产量6万多吨。
“2021年底,公司成立了粮食作物综合实验室。”超丰米业经理冯凡介绍,今年,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湖北华之夏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选育开发的水稻新品种“华夏香丝”,在实验室试种成功,将面向合作的种粮大户、合作社全面推广,并加价收购。
龙头企业带动,极大促进大冶市农业产业化发展,2021年8月,农业农村部公示全国6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湖北两县(市)入选,大冶占据其一;省农业农村厅官网上推介全省休闲农业园区,大冶占据13席,总量位居全省第二。
粮食安全是战略性问题。大冶市政府副市长刘飞表示,大冶市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守牢粮食安全底线要求,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继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整治,抓好良机良技良种、稻油轮作、设施农业推广扶持,做好防汛抗旱、农资保障、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以坚定的决心、必胜的信心夺取2022年粮食大丰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原文链接:http://nyt.hubei.gov.cn/bmdt/yw/mtksn/202204/t20220429_4104975.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2025-02-06近万只野生鸬鹚现身洪...
2025-02-06绿豆汤制作小贴士
2025-02-06徐蒜6号
2025-02-06洪泽湖:渔警民联合护...
2025-02-06苏州市吴江区顺利完成...
2025-02-06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开...
2025-02-06江苏省太湖渔政监督支...
2025-02-06省植保植检站组织开展...
2025-02-06凝聚八方力量 滆湖...
热门资讯
2020-11-23农民朋友注意了,这几...
2020-12-29驻省农业农村厅纪检监...
2020-12-312020年全国农业农...
2020-11-23空白宅基地怎么确权?...
2021-01-04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
2020-11-18习近平出席中央全面依...
2020-10-09厅党组成员吴明海赴白...
2021-01-15李希信主持召开专题会...
2020-11-23农村土地“改革”,这...
2020-11-19猪价继续反弹,仔猪价...